站内搜索:
更多>>
  中共枣庄市委老干部局 关于...
  离退休干部信息统计软件
  关于印发《中共枣庄市委老...
  关于印发《中共枣庄市委老...
  中共枣庄市委老干部局关于...
  关于开展“不忘初心、牢记...
  市委第六巡察组对市委老干...
  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亲历山亭扶贫

【 信息来源: 】 【添加时间:2021-01-19】

亲历山亭扶贫

市政协原副主席 王序晔

 

山亭有着悠久的历史,远古时期就有人类居住,但建区却在1983年11月份,是由原滕县(今枣庄市滕州市)东部八个山区乡镇和原齐村区北部六个山区乡镇合并组建而成,是枣庄、乃至山东著名的革命老区。但我对它的了解还是因工作关系,知道它有“三多”,山多、水库多、林场多。到处是山,据当时介绍有名的山头就有1230多个,现在的资料介绍有5000多个;水库多,全市五座大中水库,两座半在其境内,其中最大的岩马水库就在该区冯卯、店子境内;林场多,全市六处国有林场,五处及最大的林场在该区。再就是经济状况不好,但民风淳厚,其他情况知之甚少。

1985年7月中旬,我市委考察团对山亭区历时三天的考察。这次考察,也是我第一次深入贫困村庄的考察,最深刻的印象是山太高、路难走、村真穷,至今想起当时前往辛召乡马山顶村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

马山顶村是山亭区众多山顶村中的一个,辛召乡10个山顶村之一。该村位于现山亭区驻地山亭镇东北方向,石嘴子水库东岸,大坝正东方的山顶上。市委考察组一行人来到石嘴子水库东岸,在东石嘴子村头下车,沿山坡西北方的小路登山而上。说是路,实际是村民走出来的羊肠小道,弯弯曲曲,踏着村民踩出的石头“台阶”,一路攀登。到达山顶后,在较平坦的山顶上有一个小山村,全村13户人家、54口人。村中绝大多数房屋是石头房子,也就是现在作为旅游景点的石板房,石头墙、石头瓦,整个房屋从上到下全是石头,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全石头的房子。

这次考察历时三天。最终确定山亭区徐庄、辛召、水泉、冯卯四个乡镇为重点帮扶的贫困乡镇。并确定对自己没有脱贫条件、生存环境恶劣的山顶村实施整体搬迁。计划搬迁59个山顶村,2326户,其中急需搬迁的12个山顶村(361户,1204人),列为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

7月17日,市财政局召开全局职工大会,介绍市委调查贫困乡镇的情况,号召大家积极参与山区扶贫工作。

7月19日,召开局办公会,落实扶贫资金。并确定由我所在的农财科为主负责扶贫工作,特别是山顶村搬迁,发展山区经济所需资金全部由农财科负责筹集管理。确定向省财政厅申请扶贫资金100万元(总计需财政扶贫资金150万元),用于山顶村搬迁及改善基础设施(水、电、路);发展乡镇企业及村级、农户经济无息周转金100万元。

资金解决了,下一步的工作就是用好这笔资金,确保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为此,我们科里决定:入村入户逐家落实,确保该搬迁的一定搬迁,决不让一分钱流失。

我们一行到达乡镇后,首先听取乡领导扶贫、搬迁工作的具体汇报,然后现场查看计划搬迁的村庄。先后实地查看了徐庄乡的葫芦套、三合山顶;辛召乡的曹山顶、庙子南、马山顶、高山后;山亭镇的兴隆庄(原名“穷命庄”。现在旧村庄改为旅游景点——石板房部落);水泉乡的粮套(原名:狼套)、庙子后、颜山顶、上魏沟、粮沃(原名:狼窝)、东山顶、紫泥汪(原名:汁泥汪)等十多个列入搬迁名单的山顶村。实地察看这些贫困村庄,主要是从经济上论证搬迁的可行性和急迫性,从而制订具体可行的搬迁方案,确保搬迁工作切实可行、有效。实际上是为党委、政府确定的搬迁计划落到实处,用现在中央确定的扶贫政策,就是“精准”扶贫,实事求是地做好山顶村搬迁工作。

在这些实地察看的山顶村中,印象最深刻的有两个村庄。徐庄乡的三合山顶村,我们上午九点多钟从南山坡沿着崎岖的山路,一直向山顶攀登。山顶上很平,散落着十几户人家没有一间像样的房屋。向西却是陡峭的山坡,悬崖下就是辛召乡政府驻地,无路可走,只能从东边山坡下山。所以我们一行从山顶的东北方向下山,回到公社管区已经是下午2点多了。山路之难,略见一斑。

第二个印象深刻的是水泉乡的东山顶村,也是个有名的贫困村,地处该乡边沿,村东与平邑县接壤。我们一行下了09(即S244)公路向东走去,经过柴胡小水库再往里到达一个叫界碑的村庄停下车来,再往前全是小路了。我们沿着一条小路,中间踩着石头、跳过一条小河,到达位于丘陵之上的东山顶村。据说,村民的地排车、自行车全放在下边路边的村子里,村民下山若有东西,要先背到路边村里,才能用上地排车等。进到村里,也是一片破败景象,残墙破屋。在这里还发现墙头上搭着些旧衣服,不知为什么。陪同我们的乡干部说:由于穷,一年四季都是这几件衣服,冬天装上棉花是棉衣,天热了把棉花掏出来是夹衣,夏天光着膀子。现在快入秋了,拿出来晾一晾,当夹衣穿。

在村里我们走访了几户人家,又到村东与平邑县连边的山坡上看了村里的大口井,在村西南角与几个村民座谈。当问起村子的来历时,村民指着村西边不远处一处乱石滩中一个乱石堆说那就是我们的老祖(坟头)。当年他是给地主家放马的长工,在这里放马,自己用石头搭了个窝(方言:指房子),又在没有石头的地方开荒种地,维持自己的生活。一天,一个讨饭的妇女路过这里,看到他一个人,又有吃的,又有住的,比自己四处乞讨强(好)多了,于是便留了下来,从此就有了东山顶这个村。一百多年了,全村一个姓,就这十几户人家,人口从78年89人到85年扶贫时只有64人了。

类似这种人口只减不增的贫困山村,不是少数。据说,有一个山顶村是计划生育先进村,每年村支书从公社里领奖回村,全村人夹道迎接,但不是欢迎,而是一片哭声。不是计划生育工作做得好,而是人口下降。据山亭区当年的调查:库区未婚青壮年占同龄已婚人数的36.9%,山顶村占41.3%,严重的山顶村高达67.6%。因为贫穷,适龄男青年难以成家,只能以自家姊妹换亲,即使这样山下条件好的人家也不愿意,谁也不想让自家闺女受罪。所以,男青年要么下山做倒插门(俗称,男方到女方家结婚,即入赘。)的上门女婿,要么娶残疾或患病的女青年为妻,由此不知发生了多少悲剧。

8月29日,山亭区扶贫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决定:市财政首批扶持六个乡镇企业财政支农无息周转金80万元;由民政负责扶持11个村办企业5万元,4786户专业户,其中财政周转金60万元;搬迁27个村、691户、2991人、2073间房,由财政补助,按每户一千元,共69.1万元。上述工作大部分由我所在的农财科负责实施。

山顶村搬迁,市里虽然确定具体目标,但实施起来,绝大部分责任都在乡里,而搬迁的主动性在于贫困户。作为山顶村的贫困户,虽然急切希望搬迁,但有三个必须首先落实的问题解决后,才能开始实施搬迁。首先是搬到什么地方?第二搬迁后农户怎么生存?第三山顶村原先的土地、山林怎么办?也就是说房子容易建,以后的生存却不是一句话的事那么简单。

作为财政部门虽然不需要考虑上述问题,但保证有限的资金真正发挥作用,却是我们的职责,并非把扶贫款一拨了事。同时,发挥财政系统的力量,责成山亭区财政局农财股、四个贫困乡镇财政所集中精力做好山顶村搬迁工作。12月10日,召开全科会议:研究在实施搬迁山顶村工作中,财政扶持的具体办法和实施措施。我们将计划搬迁户分为:确需搬迁、情况不明、无需搬迁、错报四种情况,逐村列明,以确保该搬迁的一定如期搬迁,不该搬迁的一分钱也不给,确保有限的扶贫资金发挥最优的资金效益。在扶持原则上,推广徐庄乡“四个一点”的成功经验,发挥众人拾柴火焰高的优势,更主要的是提升贫困山区各级组织、群众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没有奋发图强的精神,国家、外部给再多的钱也只能救一时,而不能彻底改变贫困面貌。扶贫扶志必须并举,否则将会事倍功半,甚至脱贫群众又会返贫。

“四个一点”的搬迁模式,是基层群众、干部创造的,实践证明是成功的模式。“四个一点”搬迁模式,就是搬迁户个人筹一点,主要是能利用的旧建筑材料和建筑用地材,如石头、沙子;集体拿一点,同样也是人工和就地可取的建材;国家帮一点,则是市财政扶持一户一千元现款,用于购买外购材料;而乡镇政府则提供本乡水泥厂平价或无偿的水泥等,搬迁戸集中居住地和不搬迁的村庄则集中财力新建、改善水、电、路等公共设施。公共设施工程的施工则采用国家扶持为主、乡镇协办、村民适当提供辅助的方式解决。经过两年多的集中努力,实际拨付搬迁补助费和水电路工程补助款200多万元,这些款项除省厅原确定的150万元外,又追加了一些,市里也补助一些,总计200万元。在今天看来200万元不算多,但当时是可观的,若按物价水平,应该相当于今天的2亿多元。

这段平凡而又新的工作使我尽受磨砺,深感克服工作中的差异,才是开拓进取的重中之重。解决因各种原因,自然的、人为的、历史的所造成种种差异,方可实现工作的整体推进,较好地实现既定目标。而一味推进,不重视克服差异,就实现不了预期中的最佳目标。

扶贫成往事,情景仍历历。遥祝众乡亲,奋进莫迟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