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更多>>
  中共枣庄市委老干部局 关于...
  离退休干部信息统计软件
  关于印发《中共枣庄市委老...
  关于印发《中共枣庄市委老...
  中共枣庄市委老干部局关于...
  关于开展“不忘初心、牢记...
  市委第六巡察组对市委老干...
  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为民 务实 清廉”红色印迹征文活动(此征文被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红色印迹系列丛书收录)

【 信息来源: 】 【添加时间:2014-03-26】
“洪水走廊”里的鱼水情
 
张 干
 
滔滔运河水,长长堤防绿。看似隽美画卷,听如优雅乐曲。古老的台儿庄运河,历史的“洪水走廊”啊!如今成了鲁南、苏北的“黄金水道”。然而,谁还记得从抗日战争年代走来的老共产党员李以荣同志自当选峄县副县长以来(台儿庄区原峄县)无论是后来任枣庄市副市长,还是台儿庄区区长,直到离休都没有离开过这片土地,当地的干部群众还是亲切地称呼他“老县长”。我自1955年复员还乡,一直跟着他在这条河道弯曲、堤防残缺,多灾多难“洪水走廊”里和人民群众一道,手牵手,肩并肩,共同战斗在水利工地上,拼搏在抗洪抢险第一线。笔下就是一组老县长治水兴水鱼水情的故事。
特大水灾惊动了党中央
“洪水走廊”,顾名思义就是条泄洪河道。这条河道任务很重,南北山洪汇集,西泄微山湖水。据台儿庄区水利志记载:“1963年7月12到19——降雨达400毫米。微山湖放水,南北多条山洪河道汇流,造成运河水位顶托,两岸滩地长达50华里积水,水深由0.5米至2米,台儿庄内可划船过街走巷,持续达一月之久。全区农田过水面积41.6万亩,成灾31.7万亩,水围或进水村庄200多个,倒塌房屋1.17万间,死伤14人,牲畜近千头。受灾群众多在运河,伊家河、涛沟河大堤上,用高粱杆搭棚临时野居。”台儿庄是个多灾多难的穷区,区划时,老助长毛遂自荐来任区长的。谁知建区第二年就来了大灾。面对全区28万人民的严重灾情,老县长真的耐不住了。这天晚上,他从抢险一线回来,又处理完当天的要事,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思前想后,想着想着想起了党:“党是母亲啊,儿子面前发生这么大的灾难,能不告诉母亲吗?”就连夜起来赶写电文,向党中央报告灾情。他真没有想到,一个县级小区的灾情,却引起了党中央的关注。党中央、华东局很快就派来慰问团来台,协助区委、区政府指导防汛抢险,安排生产救灾,齐心合力向洪灾斗争。
时近八月,南北客水锐减,运河水位下降,田间积水回落。此时,党中央又派程子华同志,通过调查研究,征求当地水利部门意见,确定建立电力排灌站位置和解决韩庄电厂通电问题。周恩来总理从老县长的《灾情电报》得知台儿我的环境和受灾实情,亲自指示:“台儿庄电力排灌站参加全国物资平衡。”11月中央水电部以水电规字第446号文件批复《枣庄市台儿庄电力排灌工程设计任务书》,文件说:“为解决台儿庄附近的涝灾,同意按五年一遇标准,治理建立赵村、台儿庄、石佛寺、西闫浅四处电力排灌站和变电所。”党中央的亲切关怀,极大调动了台儿庄区党政领导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老县长亲自挂帅、带领群众奋战。随着“四站一所”的建成,从而结束了台儿庄无电的历史,为后来全区200座电力排灌站的建设,改造农业生产条件奠定了坚定基础。
围堰合龙的日日夜夜
韩庄节制闸,地处微山湖东畔,也是台儿庄运河的枢纽工程,始建于1958年的秋天。时任原峄县副县长的李以荣,带领万余名民工,参加了这项大工程的会战,历时3年。
为了开挖上下游引河,提前开闸,发挥效益,按设计要求需筑一条伸向微山湖的围堰,任务由涧头集、阴平两个民工团负责完成。两民工团南北相对作业,工程进展顺利,距离越来越近。快要合龙的关键时刻,老县长来到阴平团鼓劲,又到涧头集民工团。向团政委邵景真说:“两三天内完成围堰合龙,阴平团信心很足,你们怎么们?”邵政委铿锵有力地答道:“老县长你放心,涧头集民工团的帅旗扎根了,谁也别想拨去。”老县长笑了,他说:“就应该这样嘛,在关键时刻领导要有打硬仗的作风,民工要有不怕吃苦的精神。”
围堰合龙战场摆开了,涧头集民工团组织严密,分工明确,首先发动300名党团员、干部,带头冲锋陷阵,分班作业、日夜奋战,运石料、运秸秆,草袋装土等各道工序有条不紊,忙而不乱。老县长重任在肩,指挥若定,一刻也不离开工地。他乘坐着小船,在水上往来两头施工现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万无一失。随着两头进度的加快,围堰合龙的间距渐渐缩小,湖水的冲击力也越来越大。正当备足了各种料物,准备合龙的关键时刻,突然,西北风骤起,刮得湖水翻腾,浪击围堰,十分危险。这时老县长已忘了自己的年龄,像小青年一样从小船跳上围堰,与党团员干部们一起,勇抗风浪。在黑幕中用绳索连接起来,再用石快压住苇箔,老县长满身泥和汗,仍顽强地战斗着、拼搏着。“不好!”随着喊声传来,围堰的接头处又被风浪冲塌20多米,大家泄气了。此时,老县长站在人群中高喊:“乡亲们沉住气,要振奋精神,克服困难,胜利一定属于我们。”于是一场新的攻坚战又开始了。大家迎着冷风,又经过3个日夜奋战,围堰终于合龙了,全工地一片欢呼声。我们涧头集民工团终于保住了“帅”旗,在总结庆功大会上,还获得一面“顽强拼搏、出奇制胜”的奖旗。
兵困伊、运夹河套
1965年3月,枣庄市“五站一所”水利工程清基结束,备料施工正在紧张进行。天气突变,连日雨雪不停,树枝挂满了冰凌,指挥部困在伊(家河)运(河)夹河套的孙庄村,伙房眼看断炊,老县长和大家一样,连喝了三、四天稀粥,这一切叫村里的干部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村里送粮,老县长不让收,群众送菜老县长还是不让收。他对送粮菜的干部群众说:“大家的心意我们领了,而党的纪律一定要遵守。这几年旱涝灾害频繁,夹河套人民生活很苦,待巨桥、孙庄两座站建起来,旱能浇、涝能排,农业生产有了保障,我们的日子就好过了。”大家都知道老县长是位爱民县长,在他们艰难的时刻没收送来的粮菜,真是人人敬佩,无不感动。
次日一早,大家喝了两碗稀粥,老县长又组织大伙到公社驻地涧头集买粮、买煤买菜,指挥部除留秘书、伙夫守家,其余人等全部出动。此时,大家都不愿叫老县长去,他说:“大家的事大家办,县长也得吃饭嘛。”当粮、煤菜买齐集结,老县长安排大家先回去,又带我去山场看望几百名开山采石的民工。一路雨雪路滑,老县长累得气喘吁吁,来到山场他就从这个工棚走向那个工棚,看工棚是否漏雨进雪,伙房是否能开伙做饭,是否缺粮缺煤,并深情地对带队的干部说:“越是天气不好,越要关心民工的生活,让他们住得暖,吃的饱,因为他们都是水利战线的主力军嘛。”当他得知民工黄泗仁身着破棉袄,还穿着单裤时,十分难过,随即将自己穿的一条带补钉的外裤脱掉,把里边的一条新裤了送给了黄泗仁。滚烫的泪水爬满黄泗仁粗糙的面颊,他紧紧拉着老县长的手不放,颤开他双唇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夜幕降临,我们才迎着风雪,踏着冰冻离开山场回到指挥部,炊事员早烧好姜汤,为老县长和我去寒。
在防洪抢险的日子里
1966年7月中旬,连日倾盆大雨,南北山洪汇集,运河水位猛涨,农田积水难排。老县长时任台儿庄区区长,面对严峻形势十分焦急,立即召开了防汛紧急会议,部署抗洪抢险工作。接着市防汛办和韩庄闸又电话通知:“微山湖水位暴涨,韩庄闸准备泄洪,沿河区、社立即做好抗洪准备。”水情就是命令,他一面通知沿河公社打坝堵口,防止洪水外溢;一面复电韩庄闸,请求晚两天放水,以做应急准备。放下是话,就和区委书记黄维芬到运河大堤观察看水位,并提出亲自去沿运河公社督战。黄维芬书记深知老县长已年过花甲,感冒未,还是不上一线的好。可老县长斩钉截铁地说:“就这样决定吧,在最关键时刻,还是以人民利益为重。”次日天刚朦胧亮,便和水利局孙永德副局长一齐赶赴现场。穿过弯曲泥泞的小道,登上运河南堤,直奔南巨桥西的“蛴螬湾”,这是伊运河夹河套东西7.5公里排水进运河的通道。此时,运河水位顶托,河水外流淹田进村,涧头集公社正组织几百民工在这里打坝堵水。干部群众看到老县长来了,都激动不已,劲头更大,南巨桥村的老支部书记施得良一下子拉住老县长的手,好半天才说出一句说:“看到你,我又想起了10年前‘蛴螬湾’防汛抢险的情景。”
那是1957年的夏天,鲁南地区发生特大洪水,当时没有经过治理的运河,河道弯曲,堤防残缺,运河里的洪水沿着“蛴螬湾”外流,当时老县长正带领1000多名干部、群众在这里防汛抢险,与洪水搏斗。由于木桩、秸秆、铁丝等物料供应不上,装土的草袋很难固定位置,摆上去就被洪水冲走。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老县长跳下急流,高声喊道:“党团员下,快来筑人堤堵水,抢打土坝。”老县长的身体力行,带动了在场的干部群众,大家纷纷跳下水,肩靠肩,背靠背,手牵手地排成两行,在人堤的保护下,坝址的水头小了,装土的草袋垒得很快。正当土坝就要合龙的时候,突然,运河岔沟内的一个浪头打来,把人堤打散了,站在中间激流里的老县长,被浪头把他推进漩涡,他单薄的身体在狂浪中沉浮,在这紧要关头,涧头乡的武装部长杨传真,身高力大,水性又好,说时迟,那时快,纵身一跳,把老县长救上岸来。是的,老县长总是出现在抗洪抢险第一线,和民工一道战斗在挖河治水工地上,浓浓的党群鱼淡水情怀,像一股暖流注入了沿河两岸群众的心中。
第二天一早,老县长在区境最西部的张山子公社了解防汛情况,安排好抗洪任务后,又和水利副局长孙永德立即奔赴韩庄,转而由运河北岸赶回台儿庄,沿途每到一个缺口处,都要亲自察看水情,交待任务。下午3点半,他们拖着疲劳的身体来到北万年闸,已经饥渴难忍,就在河堤树荫休息,恰被当地老农和几个青年看见,这里的人民谁不认识老县长,赶忙从家里提来一暖瓶开水和当时最好的家乡菜肴—小咸鱼炒辣椒,还有四个高梁煎饼卷。他们吃完饭,老县长掏出5元钱,硬塞进老农的腰包。这两天他们步行100多公里路程,回到防汛值班室,时钟的指针正好指在夜间11点上。
故事闲耀着点滴光华
老县长自1952年当选峄县副县长、副市长和台儿庄区区长以来,他为水利事业留下了串串故事,点点滴滴闪耀着他心系水利工地、关心群众疾苦、想着党和灾区的光华。1956年,伊家河第一期工程开挖进入尾声,正值冰天雪地的隆冬季节,要保证工程按时间、保质量完成,就必须加深机坑和龙沟,降低地下水位渗透,改善施工条件。而当时的干部民工,都缺乏施工经验,老县长检查发现后,当晚就主持召开了紧急会议,部署这一任务。次日一早专程来到八中队工段,当指导员杨传真带着突击队来挖机坑时,老县长早已累得满身是汗,还在不停地干着。大家都劝他快上来,他却把镐一扬说:“快来干吧!我也是老突击队员啊!”一时工地上欢腾起来,两个小时就把机坑挖好,龙沟全线贯通,积水很快排除,保证了任务如期完成。
韩庄节制闸和上下游引河工程竣工,各民工团准备收兵回家,老县长又急急忙忙来到涧头集民工团,找到团政委邵景真说:“今天收工了,但闸下还有很多废石杂物,得清除干净,漂漂亮亮地走啊?”随即将带来的千元现金为奖励,找来了工程员和会计去工地现场。各营一发动,民工来了不少,很快把闸下工地现场清理干净。就是这位爱党爱民的好县长,在红色风暴中,还是受到很大冲击。但他忍辱负重,心系水利事业。1971年,他正在伊家刘庄船闸和运河台儿庄船闸任工程指挥,尽管怎么批斗,还是以工程为重。一天,造反派要批斗他,他说:“让我两天行不行?刘庄船闸3孔节制闸门已安装两孔,还是完成任务再批斗吧!”台儿庄船闸浇筑底板时,他已被关进黑屋子反省,耳闻拦水河坝上游涨水,忧心忡忡,后在民工的帮助下,他偷偷地溜出黑屋子,找到几位经常带工的老友,说明利害关系,大家一致支持老县长的意见,利用3000条草袋装土,加固了拦水坝,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可到了第二天对他的批斗更加残酷。
老县长离休了,他仍想着党和灾区人民。把多年积蓄的1000元人民币交了党费,又把节省的500元人民币捐给了南方灾区人民,前几年我区搞水利区划找他采访,他还时刻牵挂着“洪水走廊”里的干部、群众,因为他们已有了深厚感情,有同患难、共呼吸的情怀,这些官爱民、民拥政的事迹,我难以用笔墨叙述完。他身着布衣,脚踏布鞋,一贯素食,来往与人民群众之间,毫无一点官架子公仆形象的老县长,93岁走了。但他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沿河人民群众和共同治理“洪水走廊”同事们的心中。
 
(作者退休单位:台儿庄区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