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更多>>
  中共枣庄市委老干部局 关于...
  离退休干部信息统计软件
  关于印发《中共枣庄市委老...
  关于印发《中共枣庄市委老...
  中共枣庄市委老干部局关于...
  关于开展“不忘初心、牢记...
  市委第六巡察组对市委老干...
  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粮食附营企业改革亲历记

【 信息来源: 】 【添加时间:2019-10-31】

 

粮食附营企业改革亲历记

台儿庄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 龙宗顺

 

我在台儿庄区粮食局任局长兼党委书记达四年之久(1999.4-2003.4)。这四年是我国全面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我区区属企业改革进一步加快的四年,更是我区粮食企业改革起步和快速推进的四年。我到粮食局任职后,很快齐头并进地推进了三个方面的改革,均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为台儿庄区粮食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由于受篇幅限制,我仅就粮食附营企业改革的亲历奉献给大家,如有机会和需要,其它两项改革也可写出来请各位指教

改革的起因。我是19994月初去粮食局报到任职的。对于这次由区农委主任调到粮食局任职,当时的思想压力很大,心里很不情愿接受,其原因是:个人对粮食这块很生疏,系统又大,更主要是改革的大形势正处在“砸三铁”时期,粮食又是被砸的一个重点行业,而且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对我国造成的经济萎缩还没过去,出现的种种困难也带来了维稳的难度。所以,任职之初,我没有心思去烧“三把火”,而是保持了近两个月的沉默。

这两个月,我干了什么呢?是学习。学习国家粮食方面的有关政策和粮食方面的知识;二是深入基层调研,吃透粮食的现状;三是思考今后的路子,争取把粮食工作做得好一些。

这两个月是一个痛苦的过程。遇到的第一件事就是人员吃饭问题。四月份机关人员的工资没钱发了。经询问,原来是这样的:国家“三项政策、项改革”四月份全部落实到位。其中关键一项改革就是主附营分离和钱粮勾。即主营和附营两者要完全分离,主营的资金不允许挪用到附营企业和他用;主营收购资金要落实钱粮勾、斤粮斤钱、钱粮相符,否则就是严重违反国家政策。这一政策彻底堵住了粮食原来花钱及各项费用靠国家财政和银行的老路,当然发工资就没有了来钱路。想来十分可怕,全系统多达一千四百多人,其中只有八个人吃财政,每人一年仅给五千元供发工资,共计四万元,其余人员(包括十几位离休干部)工资和各项费用全由粮食局自行解决。原来可以,再多都不怕,吃得是“大锅饭,端得是“铁饭碗”嘛!这次朱基总理出台的粮食改革政策就是要解决这个给国家财政带来的沉重包袱和“无底洞”的问题。遇到的第二件事:各个粮所所长挤破门地来向局长要钱,说:“原来局里借所里的收购资金必须得还了,农发行逼得太紧,我们也没有办法,只有向局里要回才能还给农发行。经询问,是真得。钱,局里借了,但局里现在是一分没有。钱,都干什么了呢?原来挪给附营企业保正常运转了。一部分用于生产经营,一部分用于弥补亏损,一部分用于发工资吃饭和各项费用。挪用了多少呢?当时有个统计:1、专储粮补贴105.6万元;2、建仓补贴3万元3、超储粮补贴50万元;4、账补贴利息10万元;以上四项合计197.6万元,其余的就是借粮所的收粮资金,大约还有80多万元。这些钱都是政策不准挪用得,因它各有各的用项。这是一个很严重的事,不能就此罢休呀!遇到的第三件事:附营企业运转遇到了困难。附营企业挪用了主营方面资金这么多,局里却给企业下达减亏指标!企业到底亏损到什么程度?如果不挪用主营的资金又会是什么状况呢?我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调查。经过查报表,开汇报会和情况分析会,弄清楚了:仅九九年1-5月份就亏损270多万元。亏损的原因除了管理方面的问题外,主要是企业的负债太重,加之设备老化和落后,产品低劣,市场销售难等等,整个企业的现状是:不生产亏损,生产同样是亏损。当时统计各企业的负债情况是:1、面粉厂3409万元2、饲料公司1164万元3、酿造厂1532万元4、老粮食面粉加工1975万元5、奉天楼的服务公司909万元6、批发城的实业公司667万元7林运路粮店354万元8、食品开发公司,即粮校380万元;仅此合计为1亿零390万元。关键是其负债率都在百分之二百以上,有的高达百分之五六百之,还另有近年账面上反映潜亏的920万元,甚至更多没在此内。在后来破产时的统计中负债总额在1.4亿多。仅以面粉厂为例,每吨面粉中所分担的银行利息就是100多元,可见债务之重!每一吨面粉要盈利多少钱才能补上这块呢?加上人多为患,大量的老人和闲人,企业真是不堪重负。原来这样,日子过得去,因为由主营资金可用,银行可贷,现在国家这块改革到位了,不可能再去挪用主营资金了,向银行贷款又无望,其前景是多么令人胆寒!综上几个方面,更加重了我思想上的压力,一时我的情绪很悲观,心想:台儿庄的粮食正处在寿终正寝的境况中,它很可能就在我的手里停摆,我的政治生命也可能就在不光彩的背景下终结。个人事小,事业成败则是大事,到时候不好给组织、社会和一千多粮食职工交待。故此,一时间我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身体出毛病了,甲状腺结节增大压迫食管和气管已带来多方面的不适。但是我不能吭声,仍要沉默。

事物就是这样,不是在沉默中死亡,就是在沉默中暴发。

路是走出来的,也是逼出来的,人不能被尿弊死,勇敢的战士不能被困难吓倒(我是军人出身),一定要另辟溪径,要有背水战的勇气来面对困难。来想去,从国家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和客观现实中得出一个结论:非改革不可,改革是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怎么改?用大势,抓关键,狠下一条心,杀出一条血路。经改变思维方式和综合分析思考,初步形成了二十字工作思路:用活政策,带强队伍,开拓市场,甩掉包袱,再图发展。贯穿在五个方面之中的一条红线就是改革。我又细化了每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并摆正了它们之间的辨证关系,更重要的是在运作中必须齐头并进,互相配合,互相促进,这样方可解决问题。五个方面中其内容之一就是甩掉包袱,即附营企业的改革。具体讲就是破产重组。我在1995年至1997年任马兰屯乡党委书记时已尝试过了,当时破产了一个塑料编织袋厂,重组了一个玉米淀粉厂,都很成功,开了乡镇企业改革先河。粮食附营企业更具备这方面的条件,从国家大政方针看,破产改制,就是国家为了解决计划经济时期遗留给企业的种种不堪重负债务,以利促进改革和发展所出台的政策法规,谁用谁受益,谁不用,或用得不充分,谁就会永无宁日,更是一种对当地事业的不负责任。的确当时很多人带有抵触情绪,认为破产“丢人”、“不光彩”,思想不解放,死守旧观念不放,特别在领导层存在的更严重些。因此,说起来容易,要真得去干仍要克服不少障碍和困难。我的想法是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咬紧牙关,用足用活政策,想尽办法,力争把该破的破掉,该重组的重组,彻底甩掉背负的沉重债务。彻底了才能轻装上阵,再图发展。我在工作日记上写了这样一句话:改革势在必行,行在必得,得在创新。

二、恰逢其时。我的思路形成后,心里底气足了,悲观的情绪一扫而光,精气神上来了。于六月初的一天,在奉天楼粮食局会议室召开了全系统干部会议。会上我根据近两个月学习、调研、思考而形成的想法,分析了粮食所面临的形势,其不利的一面和有利的条件及冲出困境的出路。重点讲了“用活政策、带强队伍、开拓市场、甩掉包袱、再图发展”五个方面的内容及如何处理好的八个关系。在五个方面内容中又重点讲了附营企业的改革,通过改革甩掉身上严重超重的债务负担,以便轻装上阵,再图发展,再创辉煌的问题,让大家明确方向,树立信心,集中精力去干应该干的事,特别是去干应该干好的事,不要做那些无用功。这次会议很重要,效果也很好,一定程度解除了大家的疑虑,疏解了原来笼罩在全局上的那种凝重气氛,更使大家看到了希望。

时不待我,会后粮食的各项改革很快就展开了。就在局里开完会之后,随既全区区属企业的改革文件就下发了。为了推进区属企业改革顺利开展,区里还成立了领导小组,并下派指导组进驻企业,帮助工作。这真是好风送我上青天呀!天时太有利了。615日区人大来粮食局视察夏粮收购准备情况,我利用这次机会,除了简要地汇报夏粮收购准备工作后,重点汇报了粮食局的改革思路,尤其是粮食附营企业现状和走改革之路的必要性,让人大的领导及代表尽可能得了解更清楚些,以争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功夫不负有心人,从会上领导的发言中,都表达了正面支持的态度。抓住了这次机会,既是一次汇报,更是一次表态和宣誓。有了人大的支持我心理更踏实了。紧接着,于17日区委在区常委会议室召开了全区工业经济领导小组成员会议,专题研究企业改革事项。时任区经贸委副主任的贾传凯发言时很动情地说:“从外地的经验看,凡是前几年充分利用国家政策,积极走破产改制的路子,多甩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的历史包袱的,现在日子相应就好过多了,特别是一方面甩历史包袱,一方面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经济状况就会更好些。我区目前的这种状况怎么办?也应该破产的赶快破产,不然,只有死路一条”。他的观点得到了与会人员的认同,领导也予以肯定。贾主任讲的无心,我却听得有意。我边听边想,越想越觉得有道理,这也正合我意,当即我在笔记本上写道:“时不我待,破则立,不破则废”。

区里抓得很紧,在6月24日全区流通情况交流会上,徐凤山副区长强调“改革是企业的生存之路,要一步改到位。每个单位在10月1日前要抓1-2个一步到位的改革”。这说明全区的改革步伐在加快。

区里在抓企业改革上,螺丝拧地很紧,丝毫不让步,在7月16日召开的六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和17日召开的全区工业经济小组成员会议上,陈兆同区长对改革进行了反复阐述并提出要求。他在全委会上说:“改革是当前工作的重点,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不改不行。要下定决心,坚定信念,坚定不移地搞好改革。改革问题要认真去研究,能不能发现问题是水平问题,能不能用改革去解决问题是能力问题。在短时间内要出方案,见成果”。孔庆源书记在工业经济领导小组成员会上更明确地讲:“经济要发展,资金和活力从那里来?两个字:改革”。

这就是当时的大环境,粮食系统的改革恰逢这样好的时机。时机已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东风就是抓紧去干,去把粮食的改革落到实处,见出成效。

三、积极推进。粮食系统的改革,可以说先于区里安排,但认识和行动都还有差距,真正深入开展起来还是在区里几次会议之后。会后我们抓紧干了这样几件事:

1、争取多进早进区里改制的盘子。区里会议之后的第三天,即6月18日就把计划破产的面粉厂、饲料公司、酿造厂三个企业报给了区财委,以便区财委尽快向区里申报。很快传回的信息是,区里只批准两个企业破产,面粉厂被刷了下来。局里立即开了党委会进行商定,一致认为应该积极做工作,争取第一批三个都能破产。分工我去找区领导汇报面粉厂的真实情况,使领导进一步了解面粉厂破产改制的必要性及不破的危险性;面粉厂厂长去找有关部门和分管领导汇报情况,争取支持。经过工作取得了效果,很快区里在批准区属企业第一批破产的七个企业中,粮食局占了三个。当我得知这个消息时,激动得几乎坐不住了,立刻喊来了几位副局长进行通报,并安排有关人员按程序做好三个破产企业的后续工作。同时还安排分管局长尽快拿出其他几个企业的改制方案,该破产的仍要破,不要犹豫徘徊,更不能动摇。方案不能停留在咱们手里,经商定后立即呈报区法院。

2、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破产改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项法律性很强的工作,一句话,就是必须依法破产,不得违法操作。在区里同意破产后,我多次去区法院和体改委找到分管这项工作的王克成副院长和林德山主任商量破产事宜,并于8月6日召开了三个破产企业的改制联席会。会上在听取了三个破产企业的情况汇报后,王克成副院长代表区破产领导小组安排并提出破产过程中要解决好的几个问题,如破产过程中的生产恢复问题;人员的分流问题;资产的清欠问题;破产的费用问题等等。林德山主任也谈了很好的意见。粮食局作了表态。在这次会议的推动下,很快就圆满完成了资产评估等工作。8月11日局里又召开专题议,具体商定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办法,使破产改制工作向前推进了一步。

随着工作地推进,破产是要银行支持才行,甩掉的是银行的贷款,对此我多次找农发行的孙景业行长商定如何做上级行工作的事。对破产这项改革孙行长开始并不太支持,因为破掉的钱基本都是农发行的,怕上级行的工作很难做而做不下来,自己坐蜡。因为有关文件规定:破产的债务在两千万元以内的由市行批,超过两千万元的需省行批。我们破的数额大大超过两千万元,可见向上争取的工作量和难度之大。经与多次交换意见和彼此的互相认同,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转变到了主动支持。因为孙行长是一个责任心很强,又非常清楚这些企业状况和国家政策的行长。经多次交换意见,最后我们的思想达成了一致,认为这些企业只有走这条路才能摆脱困境。他在区政府于9月9日在农发行召开的碰头会上表示:“一定积极支持区里破产改制工作,只是工作要跟上去做。关键还是我们要依法操作,要合规,有了这个条件就好向上级行汇报,争取同意,做好债务的注销。另外粮食局要准备钱买下这些资产,最后才能终结”。他又给我出了个难题,钱,得由我来解决!再难我不怕,背后有区委、区政府的支持呢!关键的是孙行长表态支持破产并积极向上级行做工作,这就有希望破产工作顺利进行下去,并能有圆满的结果。

3、依靠区委区政府破解政策性的难题。当破产进入实质性阶段的时候,一系列政策的问题就出来了。这些问题地解决不是哪个部门或个人能回答和解决的,必须由区委、区政府依据有关政策和法规来予以确定。为此我带着出现的情况多次向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及有关部门进行了汇报和沟通。领导也非常重视,于9月11日专门召开了流通口破产改制分析会。会上就破产改制进行期间的生产经营;破产企业的资产处置和人员安置分流;资产的拍卖;破产企业原负责人的安排;破产企业破产后的重组等等问题,领导都作了一一研究、分析和答复。会议开得非常有效和成功。之后区改制领导小组又于9月16日和21日先后召开两次不同人员参加的会议,进一步明确有关政策,最后决定:生产经营采取托管的办法进行;人员随着资产走,享受政府的扶持政策;资产由市级优质拍卖行拍卖;破产企业主要负责人仍可以担任新组建股份制公司的法人;破产后的企业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向是股份制公司。会上区委书记、区长还分别就企业改革工作提出了严格而具体要求。基本精神就是,时间上要抓紧,质量上要保证。有了这些政策和领导的表态,后续工作粮食局就好做了。

4、克服各种困难,砥砺前行。区里的几个会议开完后,粮食局立即召开了局党委扩大会,逐条研究落实办法。根据应干的几件事情进行了分工:破产期间的托管生产经营还是由三个企业领导班子各负其责,派驻的指导组协助,共同依照有关规定做好工作,确保职工的收益不减,为改制的顺利进行创造一个稳定的环境;人员安置和拍卖事项由原企业主要负责人和驻厂指导组组长共同负责:破产企业重组由我牵头,其它方面配合来共同完成。在所有要落实的工作中,难度最大、最重要的是企业的重组。破产后的企业资产得有人出钱来买,没人买,资产变不了现,其他都要落空。特别是粮食局进行的三项改革都在起步阶段,还没有创出效益,自身拿不出钱来帮助解决所需资金,怎么办?经反复商定,可以分几步走,第一步,外出招商引资,最好能引来外地优质企业出资购买。这样既引来了资金,又可带来好的管理经验和他们的市场。第二步,第一步实现不了,就发动职工参股,让工人由原来纯工人身份变为工人+股董,这样既连身又连心。第三步,第二步仍有困难,那就多管齐下,职工入股占一部分,其余可以动员社会自然人入股,这方面以粮食局内部人员为主,局班子成员和机关人员带头,齐心协力来完成重组工作。几个方面虽有分工,但又必须互相配合,互相支持,来共同推进改制进程。分好工,明确了任务要求,立即各就各位。给三个企业负责人两天时间安排好各自的工作,第三天就和我一块出发招商引资去了。先后到了江苏的盐城、昆山、苏州、镇江、南京等地,找到原有老客户或厂家,介绍我们企业和破产改制情况,希望他们参加重组。跑完回到家后,连续来了几个厂家对企业进行了现场考察。但由于我们的企业普遍存在设备残缺、落后、老化,产品质量或工艺差等问题,对他们没有吸引力而告吹。第一步没走通,只有走第二步。我和驻厂指导组的同志们都参加了动员职工入股的各种会议,去说服职工入股,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职工对新组建的公司缺乏信心,不愿意入股。这样资金筹集就遇到了困难。没办法,只有走第三步。对此,局里开了党委扩大会进行了专题研究。形成了几点意见:一是法人所占的百分之二十比例的股金要先到位;二是要继续做职工的工作,让他们清楚入股的好处,争取多一些人入股;三是党委和局班子成员要带头入股,人均不能少于三千元,机关人员也要人人参股,量可以自己掌握,多多益善;四是社会人员有愿意入股的也欢迎,量要适可而止。为了使工作推动地快一些,我当即表态,出资八千元,入股到面粉厂和饲料公司各三千元,酿造厂两千元。第二天召开了动员会,把研究的意见传达给了大家。在区企业改制小组的领导下和驻企指导小组的直接指导和参与下,就在募集资金的同时,其他各项工作都在有序地进行中,特别是生产经营这块,成立的临时公司,按规定运作得很有成效,除了保证了工人的工资,饲料公司还出现了盈利,这为筹建新公司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破产进程地推进及暴露出的问题,由粮食局牵头于10月15日召开了情况汇报分折会。会上基本确定了三个企业重组的框架。面粉厂和饲料公司按现代企业制度重组成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酿造厂设备陈旧老化、工艺落后、产品无法占有市场、工人年龄太大又缺乏技术等因素,不具备组成新公司的条件,只有走向社会拍卖的路子。框架和路子定了,但是要变成现实难度还是很大的,一是资金的筹集虽然进度不小,可是职工入股这块仍有差距,需要加大措施,确保11月15日前足额完成才能进行拍卖这个环节;二是组成新公司的发起人和购买方很难确定。按《破产法》规定:破产企业的原法人不能再任新公司的法人。而要保障新公司的正常运转和实际需要,面粉厂和饲料公司最好还是由原法人任新公司发起人,另外酿造厂的原法人不愿意参与其重组工作,更不参与买断,社会上还没找到购买者,唯一的出路还是要内部自己设法解决,但仍遇到身份和待遇确定问题。这些事项之前虽有些说法,但都没有得到组织部门的明确答复,事情只能悬着。三是按《破产法》,原企业职工参加重组,每人享受政府1.5万元的资金扶持,截至目前还没得到政府的答复。这一条既关系职工的利益,更关系到重组大事。四是托管生产经营中仍有需要解决的问题。故此,会上始终沉浸在多种压力下,但最后我表态:遇到困难是正常的,车到山前必有路,我们只能逢山开道,遇水架桥,相信有区委、区政府作后盾,这些困难都会很快得到解决的。我们自己的劲只能鼓不能泄,继续按进程抓紧去工作。

四、破茧而出。上午开完会,下午我就去找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汇报上午会议情况,请求就有关问题尽快给予明确和答复。领导们都非常重视,表示抓紧解决。于第二天,即10月19日下午牛家堂副书记就召开了区改制领导小组成员参加的改制调度暨现场办公会。参加会议的领导都很重要:区委组织部曹士清部长、政府徐凤山副区长,各驻企业破产指导组组长,粮食局有关人员及三个破产企业的负责人。会上,几位领导分别讲了话。他们的讲话回答和解决了所遇到关键问题,如破产期间的生产自救、清产核资、清欠等,特别及时地解决了重组中如何对待破产企业原法人的问题。曹士清部长讲到:“一要正确对待改革。改革是我们国家发展的动力,更是台儿庄工业企业发展的出路,只有改革才有希望。但是,改革又必然牵扯到不同群体的利益,也是一个利益再调整的过程,对于这些都应有一个正确态度。二要正确对待企业。企业由原来的计划经济向市场化经济过度,由原来的厂长主导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有的要触及产权的更新,这是国家的大政策。原来企业存在的问题更多的是体制的原因,今天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要曲解了企业。三要正确对待组织。破产企业的原法人可以继续当新企业的发起人,可以入股新企业,可以担起主要负责人的担子。破产企业的原法人,要对企业和职工负责,这就是对自己负责;给企业和职工找出路就是给自己找出路”。曹部长讲的三点很中肯、很及时、很重要,让我们都吃了定心丸。牛家堂副书记也讲到:“要充分肯定原法人的成绩,破产企业的现状是多种原因造成的,要抱有正确的态度。当前重要的是要接受新企业职工和组织地挑选,以积极姿态来完成企业改革任务,并再创佳债”。徐凤山副区长说:“会上已经明确了的事项就立即去落实,需要明确而没有明确的,会后很快会定下来,请大家放心。对改制中出现的问题我们都会积极解决,但更关键也还是落实好”。

真得如此,会后很快又明确了几个重要事项,主要有:用划拨给企业使用的土地来折扣对参股职工每人1.5万元的扶持金。这样一来,面粉厂和饲料公司所用土地就基本不需要再拿钱购买了,既解决了政府对职工的扶持问题,安抚了人心,又减轻了购买资产时的筹资难度。酿造厂因参股职工少而达不到两者的平衡,也采取了缓一步解决的办法。另外,酿造厂购买牵头人解决起来难度大一些,经努力,做通了粮食局现任副局长张裕龄同志的工作,由他牵头来购买老厂破产后的资产,并作为法人来盘活资产,继续组织好生产经营。张局长的身份和待遇怎么办?区委、区政府也很快给予了明确答复:辞去副局长职务,保留原正科级待遇,参与企业的重组。关键问题在关键时刻都得到了及时解决,改革的进程加快了许多。

会后,粮食局党委会决定了三个新组建公司的发起人和牵头人及新公司的其它管理人员;购买破产企业资产所需资金也很快足额到位;拍卖的底价,经与有关方面多次反复商定,最终确定了一个各方都能接受,又有利于保障职工利益和今后新公司生产经营的价格。

条件具备后,于12月上旬,由市级拍卖行实施,先后顺利而圆满地完成了三个破产企业资产的拍卖事项。之后又很快进行了三个新公司成立、注册登记和生产经营的一系列工作。

1999年12月底三个破产企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由公有制厂长主导转到了股份制性质的公司治理结构;由一个负债累累的企业变成了无负债经营的企业;由粮食局主管的附营企业变成了独立性的公司而去完全地自主经营。三个企业与粮食局彻底脱勾了,这部分沉重的债务包袱也甩掉了,身上何等得轻松!

五、一改到底。干任何事情都要有那种不干成事誓不罢休的坚强意志和决心,改革更是如此,绝不能半途而废,或仅满足于已有的一点点成果而沾沾自喜,止步不前。粮食附营企业改革已有的成果应该说来之不易,其效果非常明显,有值得高兴的一面,但与其应该完成的改革任务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粮食局甩掉了部分包袱,但没甩得部分仍很沉重,大大超过其承受能力。要想在新的形势下迈开步伐不断前行,企业的改革力度还要加大,直到该破产的彻底破产,该重组的重组,该扶持壮大的扶持壮大。一句话,改革不能止步,必须一改到底。

粮食附营企业共九个,现已破产三个,还剩六个。这六个企业基本都是非生产性的,主要是在计划经济时期能有“铁饭碗”端,“大锅饭”吃,为了安排部分人员就业而建立的服务性公司。现在是人多为患,负债累累,既无多少资产,又无会经营人员,更无能经营项目,处在瘫痪状态。但费用这块数量仍不少,由粮食局给予提供,原来主要依靠挪用主营资金,即用收购粮食的钱来予以保障。主附营分离后,钱路断了,即刻陷入了绝望状态之中。而一大堆债务仍旧落到了粮食局身上,三天两头银行去摧要还贷付息,粮食局银行户头上不能有钱,有,全是银行的。职工经常到局里上访要求解决这样那样的问题,很难有安宁的时候,日子何等难过!因此在面粉厂、饲料公司、酿造厂三个企业破产正在进行的时候,同时就开始谋划其余六个企业的改革事宜。局里成立了以分管局长为组长的附营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当稍腾出手来时就着手了这些企业摸底工作,以便为下步改革提供依据,做到底子清,决心大,步子稳。

经加班加点工作,六个企业的情况摸出来了,于2000年4月5日召开了局党委扩大会,专题听取了情况汇报和研究了改革中的具体事项。这六个企业基本情况是:1、老粮食面粉加工厂是粮食局于七十年代建的面粉加工企业,地处台儿庄粮所院内,设备已当废铁卖掉,仅有几间厂房和办公室改为它用,负债率为563.5%。2、实业公司是原以粮食购销为主的企业,现已多年不开展这项业务,20多人基本都是靠局里给钱生存,仅1998年一年在局里帐面上反映拨款达90多万元,负债率为675%。3、服务公司始建于1989年,负债率为530%,职工达60人。4、食品开发公司后改为粮校,已名存实亡,现只有几间校舍,无教师和学生,负债率为306%。5、粮机厂目前状况还不错,虽有负债,但设备和生产都正常。6、西粮店虽负债很重,但仍担负着为居民服务的功能。根据这六个企业状况,经研究,决定对已失去存在意义,而又负债率达到破产指标的四个企业,即老粮食面粉加工厂、实业公司、服务公司、食品开发公司实施破产;粮机厂实施股份制重组;西粮店加大扶持力度,利用沿街门市搞好多种经营,力求健康发展。并要求改革领导小组抓紧做好后续工作,指导企业向粮食局写出本企业改制报告,特别是将破产企业按《破产法》要求向粮食局写出规范性的申请报告。根据需要,粮食局又于4月25日和5月10日相续召开了两次专题会议来听取情况和商定问题,这样大大加快了改革的进程。

在粮食局向区法院、体改委、财贸办和分管的徐凤山副区长送上破产申请报告之后,有关部门很重视,一方面加大对破产企业的指导监督,另一方面很快逐一进行完了各项程序。徐凤山副区长于12月19日主持召开了粮食附营企业第二批破产改革专题联席会。会上,粮食局附营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组长李欣副局长汇报情况。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徐凤山副区长拍板了几件事:1、老粮食面粉加工厂、实业公司、服务公司、食品开发公司这四个企业都附合破产条件;2、合并成立清算小组,办公地点设在粮食局;3、不需要解决资产的购买者,由粮食局筹集购买资金;4、人员分流安置有粮食局负责;5、财委陈和辉主任负责协调工作;6、体改委和区法院掌握好政策法规和节凑。要求各方要积极配合,主动工作,依法从优从快圆满完成粮食附营企业第二批破产工作。

按照会议精神,很快完成了这样几项工作:一是固定资产评估。经评估:老粮食面粉加工厂为8万元;食品开发公司为0.6万元;实业公司为4万元;服务公司为16.9万元,共计为29.5万元。二是人员分流安置。这是一项难度大而又极为关键的工作,这项工作完成不好,破产既无法继续下去,又会出现严重不稳定的局面。对此,局里作了深入分析,决定利用开拓粮食大市场这项改革取得的成果,把第二批破产企业职工像主营企业富余人员去吃市场饭一样进行安置,享受与主营人员同等待遇。为此,召开了十个基层粮所负责人会议进行了动员,要求各粮所要积极配合和支持局里的附营企业的破产改制工作,把分流到各所要安置人员安置好,为促进全局的整体改革作出贡献。经上上下下共同努力,人员陆续得到了分流,比较平稳地完成了这项任务。三是购买资金的筹集。这项工作难度也是非常大得。钱,本来就紧张,八下需要钱,而来钱路却很少,即使经开拓粮食大市场而取得一些效益,优先解决的是工资和急需的支出,根本就没有多余的钱。主营的钱有政策规定,又有农发行严守,更不可能挪用。怎么办?经多次商量,决定用晚发两个月工资的钱和缓办其他事情挤部分资金,先把破产中急需办的事情办了。我非常感谢我们的员工,当时大家没有任何怨言。就这样解决了购买固定资产所需资金问题。以上任务的完成,为法院依法出售破产企业固定资产和解决遗留问题提供了先决条件。

在法院的主持下完成了两件大事,一是根据《破产法》规定:破产变现的资金,首先用于偿还所欠职工的借款、欠交的养老保险金和托欠的工资。于是将变现的资金分别划给几个破产企业,用于解决上述问题。二是把破产企业的资产划给粮食局。有两块资产,一块是原来权属不明析的全归粮食局所有,另一块就是这次粮食局出资购买的资产全划归粮食局所有。这样,一举多得,皆大欢喜。欠银行的债务甩掉了;职工多年要求解决的遗留问题解决了,他们可以一心无挂碍地投入到新分配的工作中去;原来企业的国有资产经买断一点不少地划归了粮食局,原权属不明析的资产也明确到粮食身上,避免了国有资产的流失,更主要的是,这部分固定资产,绝大部分都是沿街房屋,如利用好了,还将给粮食局创造不少效益。

这两件大事完成后,粮食附营企业中该破产的全破了。在最后银行注销资金时统计,七个破产企业共甩掉债务1.4个亿,从此台儿庄粮食局真正成为一个无负债的单位,具备了再图发展的必备条件;更主要的是再一次证明了国家出台进行企业改革政策法规的正确性和区里抓这项工作的必要性;我这个当局长更有一种久病而痊愈后,又得到新生的感觉,这是局外人不可能体会得到的。

就在进行四个企业破产改制的同时,也兼顾了粮机厂股份制重组和西粮店扩大多种经营工作。粮机厂股份制重组较破产改制要容易得多,只要把原有资产摸清了,在此基础上,参股人把应参股的股金到位,组成新的具有现代管理体制公司也就完成了。这期间,在2001年7月16日召开的局委扩大会上,形成了粮机厂重组的意见,经一段时间的工作后,又于11月6日开了专题会议,作了最终决定:1、新成立台儿庄粮食食品机械制造公司:2、新入股45万元,其中30万由内部入股组成;3、厂部人员各入股3万元;4、欠粮食局的债务折半参股;5、工作还要抓紧,尽快完成全部改革工作,使粮机厂在新的体制下开始新得发展。到2001年12月初全面完成了改制任务。西粮店保留原有体制,局里投资12万元,支持企业新开业“中粮快餐店”,拓宽了多种经营业务,解决了部分人员就业,增加了店里收入,盘活了部分资产,使西粮店又焕发了青春。

至此为止,大约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全面完成了台儿庄粮食附营企业的改革任务。今后再也不被超重的债务所累,可以集中时间和精力去大力推进“分配体制”和“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可以利用改革成果去推进其他方面发展,如争取和建设好国家粮食储备库及粮食局新办公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