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更多>>
  中共枣庄市委老干部局 关于...
  离退休干部信息统计软件
  关于印发《中共枣庄市委老...
  关于印发《中共枣庄市委老...
  中共枣庄市委老干部局关于...
  关于开展“不忘初心、牢记...
  市委第六巡察组对市委老干...
  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孙井泉 弘扬传统文化真诚无私奉献

【 信息来源: 】 【添加时间:2016-03-31】
孙井泉 弘扬传统文化真诚无私奉献
滕州市关工委关爱工作团
 
孙井泉今年六十岁,是一名最基层的文化工作者,先后任张汪镇和官桥镇文化站站长,现在是官桥镇关工委“五老”成员。离岗休息以后,积极响应关工委的号召,投身于关心下一代工作。他利用自身在基层文化站30多年的工作经历和掌握的历史文化知识,致力于青少年的爱国主义和品德教育,收到了明显效果,三次受到市关工委表彰。
不忘历史,以德育人
为了使关心下一代工作更深入实际,孙井泉组织一批“五老”志愿者,对村级、学校的青少年状况全方位进行调查摸底,并及时与镇党委、政府沟通,筹集2.5万元资金购买了电视机、录像机等,在全镇51个村为青少年播放爱国主义故事影片100余场,收看人数达35000人次。他还为镇中心中学和中心小学开办“德育展室”,组织全镇中小学生唱“八荣八耻”歌曲,及时开展以“明荣知耻”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官桥镇境内有一座丰山,山上埋葬着远近闻名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各个历史时期牺牲的烈士84名,成为一处烈士陵园。1996年,孙井泉和老教育工作者任世淦发动社会各界捐资,建立起一座高5米的主碑,请著名作家魏巍先生为墓碑题词“中华魂”,同时又为10多位知名烈士建立了碑记,使丰山烈士陵园成为全镇中小学和官桥驻军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的清明节、八一建军节,孙井泉都主动到陵园,为官桥镇及周边乡镇的学生作报告,累计报告50余场次,受教育青少年达10万余人次。
热爱家乡,传播文化
官桥镇既是文化名镇,也是文物大镇,是北辛文化发祥地、薛国故城所在地,也是历史名人毛遂的故乡、孟尝君的封地。在担任文化站长期间,他开办起文物展室和民俗馆,积极筹措资金建立各类文化景点和教育基地,共征集上交各类出土文物200多件,征集展览民俗文物400多件。1991年至1996年,孙井泉发动社会各界广泛集资30多万元,重修了毛遂墓和孟尝君陵园,建立了“礼贤馆”;以及北辛遗址纪念馆双檐碑亭。同时,先后修复了“孟尝君养士处”、“古驿歇马亭”、“敬德勒马看古槐”、“大康留唐槐”、“元代礼部尚书任居敬祖茔”等处被损毁的碑刻。他又和著名艺术家陈汉民先生研究设计了两座大型雕塑“古薛车正”和“北辛盖鼎”,建成矗立在镇街心花园和文化广场上,成为全镇少年儿童接受教育、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发挥特长,孜孜不倦
孙井泉作为一名“五老”代表,他充分发挥自身历史文化知识的特长,每逢寒暑假义务为留守儿童教授书法,讲解官桥本土历史文化知识。同时,还在滕州五中、官桥中小学、张汪中学等中小学校作有关家乡历史文化报告60多场次,在善国讲坛、汉韵斋讲堂作报告70多场次,办青少年书法培训班30多期,先后被滕州五中、官桥中学、北辛中学、滕南中学、张汪中学、柴胡店中学聘为校本教材教师和校外辅导员。
另外,他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民俗学知识。为更好的让青少年学习家乡文化,他收集整理民间故事、歌谣、方言俗语等,与人合作出版了《滕州民间故事精选》;2005年写作出版《枣庄民俗》一书;2007年,协助薛城有关部门,合写了《古薛文化》一书;2009年,主编完成了《走进官桥看历史文化》一书,被滕州五中选作校本教材。这些书籍让广大青少年更多接受了家乡历史文化的熏陶,更加热爱自己的故土。
当好“五老”,继续奉献
孙井泉常说的一句话是:“人生在世,要有一番作为,干一番事业,留一点痕迹。”在职的时候,作为一个文化站长,他在人生道路上为自己钟爱的事业不懈努力、矢志不渝,在本职岗位上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现在作为一名关心下一代的工作者,他重新转换角色,继续有所作为。为了让更多的贫困学生有学上,他多次发出倡议,呼吁社会各界对贫困学生和困难家庭给予帮助。带领“五老”志愿者走村串户了解贫困学生人数及基本情况,积极争取资金,为部分学生解决了学费问题。现在,他还通过担任滕州市关工委宣讲员的便利,把自己的工作经验、文化积淀和人生经历通过报告的形式,传递给青少年,让他们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汇点滴之水,成汪洋智慧;以小我之力,筑大爱无疆。孙井泉老人在“五老”这个角色上不遗余力,兢兢业业,以实际行动为关心下一代工作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