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更多>>
  中共枣庄市委老干部局 关于...
  离退休干部信息统计软件
  关于印发《中共枣庄市委老...
  关于印发《中共枣庄市委老...
  中共枣庄市委老干部局关于...
  关于开展“不忘初心、牢记...
  市委第六巡察组对市委老干...
  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听老兵故事,传红色精神

【 信息来源: 】 【添加时间:2019-11-04】

 烟台市牟平区开展
“听老兵故事,传红色精神”
老兵专访活动


    按:为庆祝新中国成立 70周年,牟平区委老干部局与《今日牟平》报社联合开展了“听老兵故事,传红色精神”老兵专访活动,聆听老兵的故事,传承和发扬他们不畏艰险,吃苦耐劳,无私奉献,报效国家的革命精神。
 
老兵专访一
老兵王程远和他的《奇袭白虎团》
    老兵语录:我们都是经历过战争的人,我们都不希望有战争。可是有了战争的经历,就有了许多的感悟,战争有苦难,有危险,有牺牲;经历过战争的人,有更高境界的回忆,有更丰富的人生阅历。
老兵王程远和他的《奇袭白虎团》
(奇袭白虎团的作者王程远)
    今年90岁的王程远,住在牟平区一个普通的居民小区。他曾是中国人民志愿军68军203师政治部“战地快报”的记者,中共党员,荣立过三次三等功。
    说起朝鲜战场,老人家记忆最深刻的,莫过于他根据部队攻打五峰山时的一系列化装侦查、夜袭、穿插,歼灭了李承晚的“首都师白虎团”。“那面画着虎头的团旗,现在闭上眼就能看到。”王老回忆着胜利的场景,脸上写着自豪。王程远1949年3月考入华北军政大学。1951年3月,入学一年半的他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踏上抗美援朝战场,被分配在68军203师政治部任通讯干事,主要负责出版战地报,报道国内重大时事、本师战况和英雄事迹。
    1953年7月,金城战役打响。68军203师607团侦察排副排长杨育才奉命率12名侦察员化装成护送“顾问”的敌军,直插敌后纵深,逼近“白虎团”团部。
    “白虎团”是李承晚精锐部队首都师的王牌团,多次立头功,荣获“国军主力”的美名,“大韩民国”总统李承晚亲授“虎头旗”。该团兵员充足,配备了精良的美式装备。团部所在的二清洞难攻易守,四周密布了铁丝网、地雷、明碉暗堡等工事,口令更换频繁,戒备森严。
    王程远与杨育才同是203师的战友,杨育才带领小分队出发后,王程远就始终关注着前方的消息。 7月13日夜,阴云密布,在主力部队炮火的掩护下,杨育才率小分队插入敌人后方。在抓获俘虏获得口令后,机智巧妙地避过敌人探照灯地照射和巡逻部队地盘查,打蒙了机甲2营车队,冲至“白虎团”团部 。14日凌晨零点20分,小分队分成3个战斗小组,分别袭击了敌警卫排、作战室、电台,击毙了机甲团团长陆根珠等70多人,缴获汽车31辆,电台5部和一批装备物资,夺取了“白虎团”引以为荣的“虎头旗”。
    14日凌晨,捷报传来,王程远立即将胜利的喜讯编成“号外”,上报军部,下发部队。其中就有一篇题为《侦察排长杨育才,化装奇袭创奇迹》的报道。
老兵王程远和他的《奇袭白虎团》
(《人民日报》刊登王程远的作品)
    为了详细了解侦察英雄的事迹,王程远与侦察员、师摄影记者一起,沿着奇袭小分队的路线出发,躲过敌机十几次低空轰炸,翻过金城、烽火山,越过勇进桥、二青洞,深入白虎团团部考察,获得大量第一手资料。“可惜我们摄影记者的相机没有躲过美军的轰炸机,被炸坏了。”没有留下现场的照片,对王程远来说,一直是一件遗憾的事。
    1953年10月5日,他在《人民日报》发表了通讯《奇袭李伪军团指挥所》。抗美援朝停战一周年之际,王程远写成了两万多字的报告文学,并以《奇袭》为题发表在《解放军报》上,引起很大轰动。济南军区宣传部将该文视为政治思想教育的好教材,迅速印制,发到连队班组,组织大家学习。1954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决定编辑出版《志愿军英雄传》,王程远进入编辑队伍中,进一步刻画杨育才。经过3个多月的充实完善,王程远完成了6万字的报告文学《奇袭白虎团》,杨育才的典型形象与黄继光、罗盛教等英模一样生动鲜活,深入人心。该文被收编在《志愿军英雄传》第三辑中。1956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单行本。随后,朝鲜人民出版社翻译出版了朝鲜文版《奇袭白虎团》,朝鲜人民军报也连载了全文。
    “你们看的电影《奇袭》,就是演员张勇手演的那个,就是以我们部队奇袭白虎团的英雄事迹改编的。后来的样板戏《奇袭白虎团》也是杨育才的英雄事迹。”
    王老提起英雄,兴致勃勃,完全忘却了当年的艰苦和危险。“那时候,我带着两个助手,一个拍照片,另一个负责刻印,然后把我们的《战地快报》油印出来,送发到各团各连。”那时候,王程远接收国内信息的,是一台直流电收音机,收到中央简要新闻,用刻板刻下来,发给各团连,让大家及时听到祖国的声音。
老兵王程远和他的《奇袭白虎团》
(《人民日报》刊登“这就是朝鲜妇女”)
    除了报道志愿军的英雄事迹,王志远还经常采访人民军,他的一篇“这就是朝鲜妇女”的报道,也曾引起广泛的关注和好评。报道讲述了朝鲜劳动党支部书记带领全村妇女抢修被美军飞机炸毁的公路,确保志愿军后方运输的事迹。当时,妇女们头顶大框抢修公路,可是,支部书记被美军轰炸机炸死。书记的爱人看着丈夫英勇牺牲,擦干眼泪,带领着大家完成了修路任务。
    “说不艰苦那是假的,我们那时候已经比先头部队条件好多了,至少有炒米炒面了。就这样,还饿了好几天呢。”王程远老人说,当时,补给线被美军飞机炸毁,炒面和炒米都吃完了。“那时候饿得挖‘道拉吉’吃,就是桔根。”一把炒面一把雪的经历有过,还有睡觉找不到窝的时候。
    “那时候十几个人挤在一个洞里,跟沙丁鱼罐头似的。”王程远说,挤在一起的感觉实在是不怎么样,好像喘气都不匀溜了。“我挤出洞口出来小解,谁知道怎么也挤不回去了,别说找原来的窝了,就是进洞都费劲。”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成了老兵王程远回忆中的精彩瞬间。我们伟大的志愿军战士们就是用这种乐观主义的精神战胜困难赢得了胜利。
    70年的岁月,没有磨去老兵们对战争的回忆,对英雄的祭奠。是他们的流血牺牲,换来了我们70年的和平和幸福。
致敬,老兵!致敬,最可爱的人!
        (作者:曙笑华  根据王程远口述整理)